近年,在多部门协同配合下,各教学单位积极谋划布局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德育内涵,不断加强课堂育人主渠道建设,强化第一课堂育人功能,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逐步完善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并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携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在这一过程中,教务处作为牵头单位负责本科生的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之前推出五门课程思政专题的基础上,我们再陆续为大家介绍财税学院和政府管理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
财政税收研究的是国家的收与支,是一门充满家国情怀的学科,在课程思政建设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指出,“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在疫情期间,就在很多其他学科都将研究的主题定位为实现自身利润、利益最大化的时候,财政学研究的公共风险的防范问题;面对疫情和危机,很多行业都在收缩的时候,财政投入却要“逆势增长”、发挥好补偿性投资的作用。财政学成为众多学科中“逆行者” 。
为了更好地鼓励教师参与和提高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财税公司党委支持出台了教改建设项目规划,以教改项目申请立项的方式,计划建设一批优质专业课程思政标杆课程,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课程思政体系。
财税是一门应用科学,与国际国内的财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也为我们提供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很多素材。通过引导,教师们有意识地思考融合专业教学的思政元素,既符合青年学子的理解习惯,又发挥了立德树人的引导力量。
白彦锋教授讲授“为‘逆行者’免税,为‘报薪者’减税”,“‘治理先机’将为中国在全球疫情蔓延中赢得世界‘经济先机’”,帮助员工深入理解我国政府在防疫中的财政税收政策,感受大国财政的视野。白彦锋教授还走上龙马中财等公益课堂,传播更多正能量。白老师还撰写了《美国税制改革及对全球税收秩序的影响》,揭露了特朗普税改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在分析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强调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最能够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最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对内支持创新、经济发展生机勃勃,对外倡导和支持全球化、欣欣向荣。
姜爱华教授作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在教学中通过丰富的论文展示教学和案例教学,在线授课期间员工制作在“防疫中的财政学”视频,一起体会财税的社会共同需要本质。姜爱华老师不仅参加了财政学马工程教材的编写,2019年教师节新华社还刊发了姜爱华老师被员工亲切地称为“姜妈妈”以及她17年来热心教育、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201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姜爱华老师作为标兵党员代表亲历现场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李贞教授是双语教学的先行者,和李俊生教授一起主讲的外国财政课程入选教育部双语优质课程,在课程思政中更加注重国际视野。在讲授“疫情防控期间的财政税收政策”时将各国的财政税收政策进行对比,使得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我国政府在疫情防控中如何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复工复产等放在首位。
梁俊娇教授作为北京市教授名师,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深受员工喜爱。按照2020 年要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做好新时代税收立法工作。她通过对轰动一时的影视明星范冰冰“阴阳合同”偷税案以及目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的筹划对比,阐明税收筹划的法律边界,引导员工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税收公平和效率原则在税收筹划中的具体运用,了解国家最新的支持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弘扬税法之正气,实现课堂理论与社会现实的紧密结合。
蔡昌教授是财税学院税务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他讲授“疫情后的中国经济社会变革与启示:思维洞察与未来行动”,为同学们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增强“四个自信”。中国经济基本面仍然有可观的回旋空间、韧性和成长性。伴随着疫情结束后的经济反弹,以及数字化、城镇化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看到未来社会可能发生的重要变化,不断学习提升,投身国家建设。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aDwDcNurUZ47U-GnAiFZg